項目背景
2016年,農夫青寧於沙頭角開始復耕,發現泥土之下,埋藏數量驚人、不能分解的垃圾,建築廢料、家居垃圾、膠布尼龍袋……,花了很大的力氣,才一一清理,當下,青寧決心不讓土地再受污染,從農用工具物品到後來的農用構築物建設,均以環境友善為前提,避免土地再受傷害。2018年,因著需要,農場展開了小農舍的建設,得到台灣Emma老師的協助,她為我們帶來了台南農舍的建築特色,以竹子為框架,土磚泥巴為牆壁的自然建築設計,秉承農地環境友善的宗旨。我們被天然材料建築的美感所吸引,期待被透氣呼吸的泥土牆擁抱包圍,對於傳統的竹子入榫技術和當中的文化底蘊趨之若鶩,回味惜日農村以集體的人力建房,重新感受個人與集體結集的力量。我們也在探索,這些在鄉郊孕育的美好價值,流向城市的希望和可能性。
竹管泥巴農舍縱然對環境友善,居住舒適和充滿美感,但對於大多數的城市居住者,這類自然建築難以與生活扯上關係。有見及此,我們從竹管泥巴農舍的建設,拆解自然建築的元素,並重組成為一個可進入城市核心的天然產品,希望為城市居住者帶來的健康,能創造正面的社會價值,並獲得與大自然聯繫的感應──灰土塗料(Earth Plaster with Lime Coat)。
如今,我們居住的公寓,大多數以油漆和清漆粉飾牆面,這些油漆和清漆會散發出有害的化學物質如VOC(揮發性有機化合物)和甲醛等。相比之下,灰土塗料可以直接應用在混凝土基材上,做到替代水泥砂漿和油漆,從而使牆面粉飾無毒透氣,能夠調節濕度。 此外,近幾十年來不斷的學術研究表明,泥土中含有負離子,通過空氣接觸可以吸附人體過多積累的正離子,能達致調節身心,釋放疲勞。
市面上供應的牆飾製成品,消費者一般不知道製造和加工過程中,環境和社會付出多大的成本,當中有多少永久破壞和長期剝削。 借用食品工業的概念,近年推動永續發展的食品工業,將重點放在連接生產者(農夫)和消費者,例如推動縮短碳足跡的農夫市集、從農場到餐桌,就是一些很好的例子。 同樣,我們希望通過灰土塗料接觸用戶和消費者,並告訴他們在選擇牆飾時應注意的事項。
最後,我們希望灰土塗料能夠幫助城市居民進一步恢復與自然的聯繫。 園圃種植,天台菜園和屋頂養蜂是近年新興的一些策略,希望能將自然帶回到城市環境中。 除此之外,大自然可以深入在每個家庭中,讓我們的室內空間配有天然的灰土塗料。
| 項目名稱 |
「爛泥扶上壁 屋企好舒適」
| 項目描述 |
■ 重新活化傳統工藝
・將泥土以及其他自然材料帶進現代家具裝潢
■ 希望扭轉大眾對於自然素材價值的看法
・自古以來的民間建築一直由泥土所建成
・泥土作為世間萬物賴以為生的物質,卻經常為人所忽視甚至遠離
■ 作為一個產品研發的項目
・團隊由尊重大自然的不同專業人士組成,將會研發可應用於家居室內牆身的泥土飾面
・有別於現在普遍的牆身油漆,用全自然材料所組成的泥土飾面,不會有任何有毒物質釋放
■ 用一年的時間研發
・重新利用大自然的泥土作為土層牆飾面,從鄉間走進城市,獻上大自然的禮物